• $

    会员风采

    校企合作树匠心 产教融合育匠人
    来源:www.ynmnjy.com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5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秉承“修德、志学、强能、致用”的校训,以培养专业技术型的应用人才为着眼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专业素养,与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和云南“三个定位”“八大产业、五网建设”战略实施与重点建设人才需求要求相一致,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基础工程建设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提供专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始建于1998年,是一所以培养机械、工程、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设有经济管理系、工程系、机电系、人文系、护理学院、五年制大专及中专部、基础部、创新创业中心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41个专业,拥有6个在省内独有的产、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经过20年的砥砺奋斗,探索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先后荣获“中国高等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特色骨干高等职业院校”“云南省优秀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文明学校”荣誉,2017年获批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备案立项(首批)院校、云南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云南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产业和教育是一对天然的合作者”,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深度的校企合作,联动企业和学校作为管理主体的融合;联通工厂和教室形成教学环境的融合;学生学、教师教和师傅带,实现学习过程的融合;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任务,达成学生思想和岗位要求的融合;最终文化融合是合作的高端境界,产教融合只有升华到文化育人层面,才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共育人才。2017年12月,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立足于专业特色,实施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探索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机制和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全方位育人,为学生见习、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

        集团化办学——“七共同”融合育人

        秉持“融”“合”理念,学校探索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部门推动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紧密型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一方面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历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满足企业方对专业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学校与相关专业的多个企业集团进行融合办学,为提升培养的针对性,先后开设了“小矮人汽车检测与维修班”“食惑烹调工艺与营养班”“一心堂药学班”等10多个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企业冠名班,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和企业欢迎。目前深度合作企业达187家。学校于2015年与小矮人集团等企业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共同实现优质就业、共同建设校企合作文化、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的“七共同”产教融合模式,实行工学交替,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学生实现员工与学生双重身份的无缝连接。

        通过在企业学习,学生回校后改变较大,自我约束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甚至自发组织学习小组进行技能练习,加强自己对技术的掌握,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学生通过在学校和企业学习,可直接留在企业上岗,提前一年成为企业员工,2015级汽修专业的杨正强同学就是从基层洗车工开始学起,在企业师傅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已成为一个训练有素,专业技能强,被破格晋升成为小矮人集团年轻的股东。成为股东后的杨正强更加积极地学习老师傅们的工匠精神,发扬奉献精神,正在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由学徒到匠人的人生重大转折。

        “引企入研”——“四真实”协同育人

        “引企入研”,是学校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锻炼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同时,将研发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2018年3月,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与云南省烹饪行业协会和食惑餐饮集团初步达成共识,由学院提供场地、行会协调指导、企业技术支持,共同成立“滇菜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不仅是集教学、研发、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实习基地,更主要的任务是“研发滇菜工艺、标准传承滇菜文化技艺”,同时将餐饮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实际需求作为“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技术成果最终通过餐饮市场化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同时,研发成果在逐步转化为课程,为培养掌握更多滇菜生产技能,弘扬滇菜文化的人才提供支持。

        学校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与昆明食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达成深度校企合作,双方建立“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定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先生后徒、生徒同招”等灵活多样的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构建“企业导向、能力渐进”的课程体系。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过程和真实的产品“四真实”为载体,全面实施“实景育人”和校企协同育人,以培养学生煎、炒、烹、炸、炖等基本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并熟悉烹饪行业的全流程及其各环节的主要标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2015级学生张利远师从食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有着云南省“民厨大师”称号的胡祥贵,在师徒传帮带的过程中,张利远切身感受到作为一名厨师的工匠精神,每一种食材精心挑选,每一道工序一丝不苟,每一种菜品精益求精,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他,使得张利远改正了许多以前的不良习惯,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刻苦,在实训过程中更加认真,始终以厨师的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引企入教”——“订单班”重点育人

        “引企入教”,是吸纳引入行业标杆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集合校内外资源,依据行业标准培养人才,尽可能地减小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矛盾,推进实施面向行业、企业的人才供给侧改革。2016年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就计算机应用和视觉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和共同实现优质就业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

        一是校企共同制定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选拔企业和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作为“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工厂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由企业提供设备,学校提供场地,校企共同管理,重点建设具备生产性的“AI智慧创新工厂”实训基地,调集来自企业一线的精兵强将担任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提供大量的市场真实案例,学生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最后评价考核学生的依据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和企业效益,真正实现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具备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综合岗位能力;三是依托达内集团作为上市集团的联盟优势,组织学生参与软件项目的设计、咨询和开发等生产性任务。让职业教育扎根于企业生长,全力提升人才资源质量,目前,学院与达内集团正在积极洽谈建立“企业学院”的相关事宜,共同为培养社会所需的“AI智慧创新工厂”急需人才服务。

        职业精神浸润人心,无悔生命创造精彩

        护理专业采用“双主体、模块化、认知先导、学做兼容”的培养模式,学院、医院双主体共同育人,学校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医院以真实环境、真实病案和真实问题为导向,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培养学生设计并实施整体化护理的综合能力。通过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的交替学习,促使知识在工作任务中理解,技能在岗位中应用,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得以强化。通过医教协同、产教融通,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正确的树立、见证与升华,最终与产教融合模式下护理专业的教育本真实现无缝对接。

        2016年6月,郑晓琴同学以优异的表现争取到去学校医教合作定点医院进行为期8个月临床实习的机会。在实习工作中,她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悉心照顾病人,更给予病患心灵上的安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习岗位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与展示,同时也得到同事、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并得到了优先留院工作的机会。然而不幸的是,由于突发急性脑膜炎,从病发到离世仅一个星期。在生命停止之前,她随即被推进了手术室,在楚雄州红十字会协调人员的见证下,无偿地捐献一个肝脏、两枚眼角膜、两个肾脏,成功匹配救治一位患有肝硬化患者,其事迹让社会感动,让专家感动,荣获第十三届云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云南省首次设立该奖项)。这充分证明了我院学生教育的成效,充分显示了产教融合的意义,充分说明了实践育人的路子是正确的。

        校企合作树匠心,产教融合育匠人。站立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新使命,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将坚持不懈地全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的融合发展,采取开放、包容的办学态度,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持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需求人才和未来“工匠”做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中国教育报)